Defer Judgment--- 再談台大的鑽石種子基金
“Defer Judgment” 和”Build idea on other’s idea”這兩句話,是在教授創新課程以及腦力發想(Brainstorming)的過程時,最常被提起的標語。意思就是提醒我們,當有人提出一個構想時,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在批評該想法,反而是善用聽到那個想法的刺激,提出更好的做法。因為大家一直努力兩方法解決現狀的不足,不斷會有新的刺激出現,想法一定會越來越精彩,可行度越高,到後來,比較不可行的想法,自然會被掩沒,大家會朝好的點子方向前進,所以這種有效率的做法叫做”延遲批判(Defer Judgment)”。
創業過程真的是非常艱辛,連著名的史丹福大學、MIT都不諱言,學生一開始的創業成功率只有一成左右,但他們的統計資料也顯示,第一次失敗後,再創業的成功率就高達七成以上。而很特殊的是,創業失敗的因素幾乎很一致,就是團隊無法堅持目標、或是無法面對環境改變即時調整。反過來,創業要成功的模式卻是五花八門,沒有任何一種特定的形式,可以保證成功!
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鑽石種子基金,也可以是學生能充分運用的友善資源。無法承擔第一次創業這種超高風險的團隊,至少可以槓桿這個獎金和未來潛在資金,學習創業。至於,是否完全接受相關條件,同學們可以依風險程度最終再做決定。如果覺得55%的技術股不滿意,要談多少就憑自己本事,學校也樂觀其成!
我不是那麼肯定,鑽石種子基金是好的做法,還是真像有些專家預測的完全不可行?!甚至,我都不確定矽谷那套天使基金方式,是否適合台灣的新創文化?!但是,我知道,創業成功絕對不是只有一種模式。
我只希望、也拜託我們的專家們,Defer Judgment,不要急著批判。說不定,十年後,會有許多成功企業回來聚會,感謝當年困頓時,有鑽石基金的協助。反過來,如果大家因著鑽石種子基金的模式,覺得實在有改進空間,想到更好的方式,也非常歡迎將資源貢獻出來協助我們年輕的一代,讓他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。請不要隨意打擊同仁的努力,不要急著潑冷水,請真的捲起袖子,來陪著這些想為台灣打開新機會的新創團隊!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0424000507-260110